自重庆入汛以来,渝中区城市管理局朝天门城市综合管理所统筹抓好24小时值班值守、专项整治、风险排查、应急应对等各项工作,从5个方面加强防汛备汛。
一是完善应急预案,解决应急处置规范问题。根据今年实际情况,细化完善《重庆市渝中区朝天门城市综合管理所防汛应急预案》,以便科学实施防洪调度、抢险救灾,迅速有效启动应急救援工作;同时,按照《防汛应急预案》开展市政、环卫、绿化工人防汛知识培训及应急演练,熟悉暴雨预警信号、植被保护措施、排水设施检查以及汛期应急抢险流程和注意事项,提高一线工人防汛应急能力。
二是加密趋势研判,解决防控措施精准问题。完善“1+7+N”研判机制,“1”即年度趋势分析;“7”即7个重要时段趋势分析,包括汛前,汛期,6月、7月、8月月度,秋汛秋旱,以及冬季趋势分析;“N”即根据灾害性天气过程预报(或重大节点、活动)开展的临灾(时)研判,指导各股室针对性做好防范应对工作。
三是全面排查风险,解决隐患闭环管控问题。组成3个检查组,对辖区全覆盖开展汛前安全检查。重点对长滨路和嘉滨路等易涝区域进行巡查,及时发现水篦子、排水管网、排水孔堵塞情况,发现问题立即处理,尽快疏通排水,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,通知责任单位及时处置。对市街绿地、游园、广场等易倒伏的树木进行修剪、绑扎、加固,及时清理倒树、断枝、落叶,消除对道路交通和雨水口的影响。
四是强化力量准备,解决应急救援能力问题。组建防汛抢险队伍,负责水退后淤泥清理工作。抢险队伍人员以各环卫分队骨干力量为主,每个人定位置、定工作、定工具,明确任务目标,并加强专门业务培训和安全作业培训,提高快速应变能力,保证在紧要关头拉得出、抢得上、守得住。储备应急物资,提前准备锥形桶60个、彩条布5卷、防汛沙袋30袋、抽水泵1台、救生圈、救生衣、应急手持电灯等相关防汛物资设备以及水袋、枪头等常用清淤设备,做好设备日常保养,保证设备状态良好;同时,每周检查作业车辆是否完好无损,保证汛期能快速投入战斗,以最快速度还原城市面貌。
五是开展专项整治,解决临战减灾效能问题。全覆盖开展水篾子专项清理行动,每日巡查,对落叶及杂物影响水篦子排水问题第一时间清理干净,保证排水畅通。抽调作业人员常态化开展两江两岸环境卫生整治行动,清除沿线滩涂垃圾。自4月以来,循环整治面积近50万平方米,清理滩涂垃圾近30吨,保持沿江环境清爽,减少防洪清淤阻力,提高效能。